今天,我们三、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在顾校长的带领下,怀揣着对数学教学的殷殷期待,相约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相约在我们熟悉的教室里,聆听了年轻的徐丹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徐丹老师与三3班孩子们融为一体,倾情投入,教态自然,语言亲和,微笑委婉,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活动,动手操作安静有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给听课老师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听课结束,大家集聚三年级办公室对徐丹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评议,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成功的课堂。
一、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经验。
课的一开始,徐老师出示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教室场景,让学生自己说说“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二、过程教学、探究发现凸显数学课的活动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中,徐丹老师安排了 “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使学生在折中思,在量中悟,感悟体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比、剪中体验,感悟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三、应用拓展,引领点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现代数学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突出表现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徐老师在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有认知困难处适当的引领、点拨,例如: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例如在学生活动的关键处设疑:怎样把钉子板上围成的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怎样把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进行自主建构,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四、多层练习,学促进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在本节课上徐老师设计了 “围、拼、剪、量、画”等分层练习,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深化理解,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S)Z7HUX~)]%A7(6Q2H5VQ.jpg](https://oss.simiyun.cn/upload/20250117/6738014f0e624b8c84bbb9df564f1d1b.jpg)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