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复习:运算律与简便计算》的一些思考
武进区庙桥小学 蔡静红
如果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成为我上这堂复习课感到棘手的并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因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手忙脚乱而远离井井有条的境地,最后导致“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的状况。今天,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一、遵循三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复习时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系统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梳理归类,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二、实施四个注重
1、引导自主复习,注重“理”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自主地、自由自在地操作、思考与整理,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对各自独创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同时,运用“比较”异同这一思维方式逐步构建相同的结果,在学生体验、交流、反思、辩论中寻求一种最佳的结果。通过“存异——求同——求佳”的操作策略,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即达到“感悟——理解——升华”,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虽然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是正确和简捷的,也可能是繁琐错误和无序的,但他们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是自己独创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创新”行为。小组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整理、合作讨论参与,最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梳理成如下的知识网络。
2、指导复习方法,注重“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教给学生整理与归类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的同时,不断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重视生活联系,注重“用”。
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复习课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数学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做数学”的途径之一就是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习题的设计力求在内容上“全”,在形式上 “精”,在方法上“活”,在时间上“足”。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演练机会,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注重拓展延伸,注重“延”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三、按照五个步骤
1、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并且再现。
2、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
3、析。对复习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
4、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