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 识 垂 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点,成四个角;体验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画图、测量、比较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形成学习的经验。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突破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垂直的概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理解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突破方法:利用实际图像,直观形象,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引导学生在观察、测量中进行概念的理解,在交流中获得新知。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好三角尺、小棒、一张纸。
同学们,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互相”是指两个对象之间彼此同等对待的关系。 “互相学习”。你是怎么理解的? (跟你学习,你跟我学习) “互相帮助”呢?(我助你,你帮助我)。希望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真正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一、谈话导入,初建表象。
谈话:在学习中,老师给你们批改作业时,你们喜欢看到“×”吗?(生:不喜欢)可是今天我却要重点来介绍这样的形状,因为这里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知识。
二、借助情景,突破概念。
1、出示例6: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篱笆,窗户框,地砖,
(1)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会分别用两条直线来表示每幅画面吗?
(2)画一画:请同学们拿出自备本来画一画!
(3)作品展示:谁来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真是个会观察会思考会动手的孩子,掌声响起!)
(4)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三组直线,比较这三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于一点;每组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右边两组相交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交点。
如果让你根据角的不同类型分分类,你会怎么分?同桌讨论一下分法
((①两条直线相交形成锐角和钝角,而②③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②③分为一类,这种情况最特殊?特殊在哪?出示:相交成直角
(5)两条直线都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一类是出现2个锐角,2个钝角;另一类是相交成4个直角。两条直线都相交成直角时比较特殊,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2. 利用工具,认识垂直。
⑴你是怎样判断它们相交成直角的?(用直角去比划一下或用量角器量一下度数),要不要每个角都去比一比或量一量呢)
如果告诉你这是一个直角,那其他三个角是不是直角?
⑵说明:为了说明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也就是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我们可以标上一个直角符号,这个符号标在哪里好呢?(哪里都可以,因为四个角都是直角。)
(3)小结:说的非常好!当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一定都是直角。只要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摆了其中的一个角的位置,就能确定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3.抽取关键,帮助理解。
(1)读一读: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写一写,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把重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写什么?
生1:“两条直线”—— 一条直线就谈不上“互相垂直了”。
生2:“相交”——相互交叉很重要,如果没有相互交叉就不能形成角了。
生3:“直角”——这个是关键。
(3)圈一圈,请用红笔圈出这几个重要的词语。怎么都圈了?是呀!我们学的数学的定义都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的,每一个字词都很重要。
(板书:两条直线→相交→直角 互相垂直)
(4)这一段的学习你学的怎样?示意给我!
(5)读一读,继续往下看: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6)指图:这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这两条直线,谁能上来指一指,谁是谁的垂线?
(7)交流:因为直线a和b相交成直角,a和b互相垂直;所以直线 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板书)
(8)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9)齐说:直线a和b相交成直角,直线 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我们还可以说直线a和直线b互相垂直。
(10)认识垂足:垂足在哪里? 生:是这个点,交点。(生指垂足处。)
(11)错误发问,完善新知。
辨析:画两条相交但不互相垂直的直线,指其交点。这个点是垂足吗?
(生:不是。必须要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12)明确:两条直线垂直是相互的,缺一不可,必须说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互相垂直;或者说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不能说一条直线垂直,也不能说一条直线是垂线。
(13)揭题:关于垂直,你认识了吗?(板书)还有什么疑问?
(14)举例: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垂直的例子(示图),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用三角板的直角找找教室里哪些地方存在互相垂直的两条线?
(15)折一折:刚才同学们找出了生活互相垂直的两条线,那么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师:同学们会找出、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了,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下:
(16)练一练:下面那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图略)
(17)小结:判断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垂直,关键看两条直线是否相交成直角。
三、学习新知, 理解概念。
1、出示例7,认识距离。
(1)故事引入:小蚂蚁在P点,想要过这条河,到对岸寻找食物。乘上叶子船,你会建议小蚂蚁走哪一条路能尽快赶到对岸呢?猜一猜?
(2)同桌讨论。
(3)测量验证:请打开课本看例7的图,让这个图也帮助我们进行验证,用尺子量一量,验证你的猜想。
(4)汇报交流:谁来报报自己的测量的结果,每条线段各是多少厘米?哪一条最短?你的猜想正确吗?
(5)揭示概念:这条垂直的线段最短。我们把从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6)找一找关键词语:直线外一点 这条直线 垂直线段的长度
(7)指一指每个词语代表的部分。
(8)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就是指什么呢?(垂直线段的长度)
(9)上图中点P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点P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2厘米,也就是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是2厘米。
(10)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 进行练习,理解新知。
(1)示练一练第2题,用红笔描出点A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
(2)量的是距离,也就是要量什么? (垂线段的长度)
(3)交流反馈。
3.知识拓展,感受文化。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孙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孟子《离娄上》
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鲁班,姓公输,名般)那样的巧匠,不凭借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形和圆形的。规、矩是两种工具,圆规用来画圆,矩是古代画方或画直角的用具,也叫鲁班尺即今木匠所用的曲尺,盖自鲁班传至于唐,由唐至今用之。古人总结了“矩”的多种测绘功能,既可以定水平、测高、测深、测远,还可以画圆画方。有了曲尺,人们在日长生活和建筑施工当中就有了一件得心应手的工具,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它至今还在被广泛的应用,并流传到国外。
同学们,没有标准的器材,就没有标准的方圆。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你也不会成方成圆。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严以律己,成为有用之才!
四、回顾反思,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五、课外作业,强化延伸。
1、寻找汉字中互相垂直的笔画。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横平竖直,在有些字体中,有的字笔画就是互相垂直的,“垂”字中有几组互相垂直的线段?(一共有10个垂足,也就是有10组互相垂直的线段)
2、看一看跳远成绩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测量吗? 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如测量身高;如建筑工人常在一根线上栓一个重物,做成铅锤,用这种方法来检查墙与地面是否垂直。如果墙壁贴近铅锤线,说明墙与地面垂直。)
板书设计:
认识垂直
垂直 直线a和直线b互相垂直。
直线 a是直线b的垂线。
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
相交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