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量关系 营造个性课堂
----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一、问题情境生活化
传统应用题教学是以训练解题能力为目标,因而常常人为地编造一个情境,而这个情境往往缺少现实性,脱离学生的生活背景。有时内容题材虽然也来自生活,但往往把现实生活问题高度概括化、标准化和形式化,过分“高”于生活。本课潘老师通过给学生提供具有原始现实生活情境,富有时代感和趣味性的素材,使学生在课上,就感到学习素材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贴近生活,容易身临其境,进入角色。
二、重视分析数量关系
实践证明,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关系,它为学生解决同类数学问题提供基本的方法与策略。有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当他们读完一道应用题后,能立即想到解题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数量关系。事实上,理解、掌握必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学生才可能在获取信息后,尽快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策略,最终达成问题的解决。本课中,潘老师非常注重数量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用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表达解题思路,通过回忆旧知,比较与新问题的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加深数量关系的理解,初步掌握解题方法。
三、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新教材“解决问题”不再单独成块编排,是结合“数与代数”等领域知识教学分散出现,教师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教学就容易出现就题论题的现象,每一次教学活动可能成为一个孤立的“个案”,本课中,潘老师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梳理与整合,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特征和基本数量关系,有效克服了目前“解决问题”教学“松散”的状况。通过 “独立体验”、“对比提升”、“看图列式”、“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练习巩固”等环节,引导学生与一步计算应用题对比,归纳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找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连结点,将零散的知识“串连”“结网”,形成认知网络体系。
四、鼓励多样化与个性化
本课中,潘老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与回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现实生活中相关稍复杂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自主探索,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共享解决问题的思维成果,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深刻性的培养得到加强。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