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市级课题>>数学课题>>专题培训>>文章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09-2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蔡静红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

庙桥小学课题组成员学习摘记

姓名

蔡静红

学习时间

2015.925

学习

题目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内容摘录:

1、以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为核心,把握目标定位。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也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标准》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数学思想方法属于默会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全部掌握的。需要长期的渗透和不断的体验来感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分段加以落实,有机进行渗透,不能过高地定位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准确地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呢?首先,从教学目标的把握来看,应定位于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因为数学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其次,从教学目标的分解上看,还要照顾到个别差异,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学生学习起点、个性差异的不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的关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真正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显然,立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定位,必然要求教师充分地挖掘和理解教材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例如,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为了落实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点渗透假设思想。沟通直观图示法、列表推算法、假设置换法、金鸡独立法、鸡翅变脚法等方法背后的假设思想。(2)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数据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探究,因此教材先从数据较小的例1入手,让学生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数据较大的原题,从而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3)渗透建模思想。可通过假设——检验——提炼——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方程求解模型,并引导学生应用这一模型解决其他问题。(4)渗透化归思想。让学生意识到许多问题都可以化归为鸡兔同笼问题,拓宽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以数学思想方法引路,整合教学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合理取舍教学素材,整合教学资源。即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自觉地选择和整合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结合得更加紧密,更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熏陶。

(1)关注教材是否适合于你的课堂。教材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设计得十全十美,也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难免有些题材脱离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其中潜在的价值,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变教教材用教材教。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主题图的处理上,笔者把教材第2幅地板图案作为主要素材来教学,分步呈现主题图,而且对主题图进行二次利用。这样安排,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将原先处于同一层次上的两幅图,变为不同层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现规律,巩固规律。(2)关注人材意识是否到位。人材意识主要表现在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因素,围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主线,从达成教学目标的角度去搜寻素材,善于观察学生,读懂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研读教材,把握好处理教材的。例如教学《重叠问题》一课,为了重组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出发,可以把你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你喜欢的电视节目等素材的调查结果作为研究材料。

(3)关注素材是否进行梳理提升。同样的素材,如果平均使用力量,或者缺少提炼,教学价值可能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习材料应该体现层次性与发展性,需要有序组合,需要在巩固运用中梳理提升,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教育价值。例如:人教版三上搭配的学问练习设计,安排了午餐问题游园路线问题破译密码等情境。梳理教材练习,每一个问题情境均有目标重心,如:午餐问题从原来的二三搭配拓展为三三搭配,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游园路线问题则侧重于符号思想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路线破译密码问题由这密码是由三个数字7、8、9组成的一个三位数,猜一猜可能是哪个密码入手,突出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可见,教学中始终把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渗透符号化思想放在首位,发挥每个素材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完整建构与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3、以活动体验为基本形式,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知识又高于数学知识的隐性知识,它比数学知识更抽象。因此,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展开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充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那么,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该如何关注数学思考呢?首先,注重体验感悟,逐步抽象。数学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直观的问题解决中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没有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没有了体验,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情境,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状态,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逐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其次,利用数形结合,发展思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自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断分家万事难。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利用实物、教具、图表、生活经验、幽默语言等直观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培养应用意识。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来说,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需要教师做这一过程的引领者,不断用数学思想锤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锤炼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感悟,直到最后能主动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在课堂还是课外都应该关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应该在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反思,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为让学生体验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方法,光靠体验感悟,学生恐怕还是印象不深,为此,在尝试解决问题基础上,笔者组织了回顾反思学习过程,设计策略性的问题,将明确问题——探究规律——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图文结合的方法清晰地展现出来,并且将研究植树问题中蕴涵的数学方法和策略直观呈现,以利于强化学生的认知,拓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形成策略意识。在让学生感受了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后,设计由植树问题变式的问题,如装路灯问题、上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排队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化归思想迁移解决类似植树问题,在这样的类似问题的解决中应用和感悟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建立。数学思想方法是自然而平和的,我们不能把活生生的数学思考变成一堆符号让学生***记,以至让美丽的数学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张奠宙)要真正发挥数学教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需要数学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促进自身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深入研读教材,提高思想方法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教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是为教师揭示这些思想方法提供了可能,最终还得依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去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所教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明晰,备课时要对课本中的概念法则及习题,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的分析,弄清每一章节中反映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某种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又蕴含在哪些章节之中,只有通过这样的认真分析,才能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落实到实处,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长期的教学工作,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素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路5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