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
庙桥小学课题组成员学习摘记
姓名 | 蔡静红 | 学习时间 | 2015.328 |
学习 题目 |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 ||
内容摘录: 1、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在教学中,不仅应重视显性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应重视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其次,通过校本教研,可以通过教师的合作方式把小学数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按学期进行分类整理。同时确定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样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并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只有在教学中逐步、反复渗透,不断强化,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最后每位教师可以按照每学期应渗透内容、渗透的方法、渗透的程度,在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时进行细化。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中,把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融入备课的每一环节。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数学教学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途径有: (1)准备性练习中渗透。准备性练习是为导入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一种练习。在设计这组练习时,不仅要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促进知识顺利迁移,还要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可设计准备性练习,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方法。(拼、割补法;化归思想方法等) (2)学习新知中渗透。数学知识都有内在逻辑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方式形成和发展,其间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先计算,后比较大小。 (32+15)×65○32×65+15×65 (93+28)×11○93×11+28×11 4×(25+250)○4×25+4×250 78×23+22×23○(78+22)×23 …… 不仅得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所得的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而且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和符号思想方法(a+b)×c=a×c+b×c。 (3)课堂练习中渗透。习题的设计和选择不仅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而且要充实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习题,做到基础性练习与发展性练习协调互补,使数学练习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充分说明在课堂练习中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在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设计求一块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的习题,可以利用化归思想方法来计算出这块不规则铁块体积。 (4)课堂小结中渗透。在课堂小结时,不仅要对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进行小结,更重要对课堂教学中的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整理出比较清晰的、常用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升华。 3、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现代数学教育强调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与技能,而是在探究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客观事物。教育观念的改变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引导学生体会并主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探究、验证、反思和评价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对比、联系、综合等思维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多疑”、“多思”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努力去挖掘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把握时机、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树立数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 |||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