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市级课题>>数学课题>>工作指南>>活动简讯>>文章内容
丰富教研形式 立足课堂实效
发布时间:2014-05-0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史成娟
2014年5月7日,本次课题研讨活动由史成娟老师执教《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让学生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着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学习研究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是这节课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的整个学习过程“提出课题—调查采样—实验研究—猜想—验证(论证)—结论—运用”,是想体现科学研究工作的雏形,体现获取新知识的一般方法:碰到新问题时,先要突出问题的焦点,再仔细观察现象,分析、思考,大胆提出对结论的猜想,然后加以检验。

本课学习内容的整合保证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通过反复的探究活动,意在让学生领会研究的程序、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猜想—验证”的研究方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研究中,开始要求学生写符合要求的数是抽取典型样本的方法,观察写出的数的特征,鼓励学生对符合要求的数的特征进行猜想,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修改猜想,再验证,直到得出结论。采用一种由特殊的、具体的认识推到一般的、普通的思维方法,从而完成一个从特殊现象到普遍结论的归纳过程,即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为了在教学中更好的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研究的方法,教者特地将它们颠倒顺序,先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因为5的倍数特征十分明显,观察个位的方法能迅速地被学生所接受,用探究能5的倍数的特征来引路,这样能更有利将“抽取典型样本—观察—猜想—验证(修改猜想)—得出结论”的科学的研究思想放大投放给学生,为能让学生下一步探究3倍数的特征做好方法上的指引,教者可谓匠心独具。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路5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