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市级课题>>数学课题>>行动探索>>案例设计>>文章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发布时间:2014-04-1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蔡静红

庙桥小学教研组研究课教案(数学)

时间

2014.4.17

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执教者

蔡静红

研究

目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中第一课时,内容是第71-72例一及练习十四的1-4.本单元教学转化的策略。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单元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交互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而设计的一堂课。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创新而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初步体会转化策略

1、有一个数学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们大家来研究一下。

考考你的眼力,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出示例1图)

你是怎么比较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1)数方格的方法, 问:你觉得这种方法有怎么样? (麻烦、不准确)

2)变成长方形进行比较。 怎样把它们变成长方形的?

生:第一个图形:上面半圆向下平移5格。

生: 第二个图形:下半部分凸出的两个半圆分割出来,以直径的上面端点为中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

师: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面积变了吗?现在可以准确判断面积大小吗?

小结:现在你觉得这个数学问题有意思吗?有意思在什么地方?

学生总结:开始觉得很难,后来发现第一个图形能“转化”成长方形,就想第二个图形能不能也“转化”成长方形呢?后来经过观察发现能。“转化”后再比就很方便了。

小结:我们采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原本不会求面积的图形转化过后,我们会做了。

(提炼并板书:不规则(难) 转化、规则(易)

2、曹冲称象的故事.

转化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古今中外转化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里也用到了转化。说说曹冲聪明在哪里?

(学生交流:因为他把称大象“转化”成了称石头,很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提炼并板书:称大象 称石头)

3、关于大发明家爱迪生巧测灯泡容积的故事你听说过吗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媒体播放动画)

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天请他的助手帮忙测一只灯泡的容积。这位助手又是用皮尺在灯泡上量了又量,又是在纸上画了好多的草图,列了许多道算式,算来算去还没有个结果。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于是走上前去帮忙。只见爱迪生把水灌进灯泡,然后把水倒进了量杯。他的助手顿时恍然大悟。

同学们,他的助手恍然大悟,悟出了什么呢?

(提炼并板书:板书:灯泡容积 水的体积

4、小结:同学们觉得曹冲、爱迪生聪明不聪明?他们聪明的秘诀在哪里?

对,就在于他们遇到新问题时会转化。有时想直接解决原来的问题非常困难(?),但转化后,问题变的容易多了(!),这种“转化”,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揭题并板书)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价值

1、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呢?

学生回忆,自由讨论,举手发言:

预设一: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预设二: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把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预设三: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通过切拼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面积。

预设四:计算小数乘法时转化成整数乘法,分数除法是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的,

预设五: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预设六: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

2、过渡:从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看来,转化是我们在研究新问题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一种解题策略。那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转化就是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陌生化为熟悉,未知化为已知

3.小结:对呀,同学们的这些体会和数学家华罗庚是相同的,他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神奇化易是坦道,这里的“化”指的就是转化。今后遇到陌生的问题,你是否又多了一种策略了呢?

三、分层练习,运用转化策略

1面积计算中的转化。过渡: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复杂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来个“神奇化易”呢?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

师: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对第12小题点拨:不一定小的移向大的,大的也能移向小的)

引导讨论第3小题:方法一:割补平移;方法二:算阴影部分想空白部分

小结:刚才做的是面积计算中的转化,祝贺同学们小试牛刀获得成功。

2、周长计算中的转化。示出练一练。

1)先解答,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解题方法。

2)后追问:怎样使右边图形的周长计算变得简单?为什么要这样转化?

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图形周长没变,所以这种图形转化属于“等周转化”。)

3、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教师巡视,与个别同学交流,和一些同学讨论。点拨第2小题:可以转化成一个小圆和大圆周长的一半,一个小圆的周长又等于大圆周长的一半,所以又能转化成一个大圆求周长。)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都能顺利转化,继续迎接挑战吧!

3数形转化。过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学会转化的过程。不仅在图形的世界里常常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而且在数与计算方面也常用到这一策略。出示试一试:计算1/2+1/4+1/3+1/16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加数有什么特点?(分子是1,分母是2的倍数,分母是有规律的。)

1)你会计算吗?(通分,好,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是数的转化。)那你算算看,结果是多少?

2)有更简单的方法吗?老师给一些提示:如果将这个算式转化为图形,更为有趣。如果把这个大正方形看作“1”(点击)。

3)看看图,你有新的想法吗?为什么你用1-1/16来计算?

4)师承接:有道理。这位同学没有直接计算这几个加数的和,而是从空白部分入手,把这个加法算式转化成一个减法算式也能求出它们的和。

5)拓展:如果我给这题再添上一个加数,加一个1/32,和是多少?如果这样加下去,一直加到1/128,可以转化成怎样的运算?结果是多少?

6)小结:按照这样的规律还可以加下去,算式看上去是复杂的,但计算是简单的。看来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还需要我们画个图,换个角度,从反面思考。就象匈牙利著名数学家路莎·彼得说过的那样:解题时,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将它不断变形,直至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

4实践应用。

过渡:刚才我们回顾了以前学习过程中经历转化的一些例子。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也常常要用到这一策略。

出示练习十四第1

1)指导学生理解图意,讲解单场淘汰制。(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2)先根据画图数一数,算出一共进行多少场比赛?

生:用“顺加”的方法:8+4+2+115场。(15场)

(3)再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

生:用“倒减”的方法:16115

讨论方法: 每进行一场比赛就会淘汰——支球队,每淘汰一支球队就得进行一场比赛。所以比赛的场数与淘汰的球队数相等。因为最终只有一支球队是冠军,其他15支球队都要先后被淘汰,所以一共要进行16-1=15(场)比赛。

(4)追问:如果有64支球队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5)如果一共有n支球队呢?

6)小结:这里所做的是计数对象的转化,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四、总结反思,提升转化策略

1、总结概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转化的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陌生转化为熟悉,抽象转化为具体,未知转化为已知。可以把新的问题变成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还可以把数转化为形……这也就是转化的价值所在。)

2、反思提升:(出示3句话)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思想家老子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科学家牛顿

“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众多的数学家

围绕这3句话,从今天学习转化策略的角度,你能明白它们的含义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不规则→规则

变形

变式

复杂→简单

未知→已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路5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