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市级课题>>数学课题>>成果展示>>教师成果>>文章内容
浅谈小学生数学运用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4-02-1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朱群如

浅谈小学生数学运用意识的培养

武进区庙桥小学 朱群如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如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字知识相对而言是较抽象的。尤其是一些概念,空洞而无形,学生学习难免有枯燥乏味之感。而把学生带进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其无尽的乐趣。我们许多家长在孩子早期的启蒙教育中,往往喜欢用糖果、玩具教孩子认识10以内的数,使其建立起数的概念,而且收效甚佳。究其原因,其一是孩童在认识和感知的事物中,糖果、玩具之类最熟悉,因此能促使其思维活跃起来。其二是他们的思维还存在于表象之中,他们要依托表象为载体,建立数的概念。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亦是如此。例如,我教学“认识千以内的数”的时候,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请3个小朋友分别从左往右排列代表3个位数,准备3种不同颜色的纸条。请学生说出一个三位数,像386,百位上的孩子选择3张红色纸条,表示3个百,十位上的孩子选择8张蓝色纸条,表示8个十,个位上的孩子选择6张白色纸条,表示6个一,以此帮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掌握数的组成。

二、由生活原型体会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我在教学“认识角”时,首先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多种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指导他们认识图形上的角,从而揭示“角”的特征——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多媒体同步演示),再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生活、学习用品中及教室里各种用具上的“角”,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原型和知识背景上,学生感到亲切、熟悉,激发了参与学习的欲望。最后我又出示剪刀、圆形的钟面等用品,要求学生找出角来。学生非常不理解,这几样用品哪里有“角”呢?我让部分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并且可以摆弄。经过观察及摆弄,思维活跃的学生纷纷说找到了“角”,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又追问这“角”有变化吗?有的学生又摆弄起来。那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认识和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实物表象,利用多媒体逐步摆脱实物,找到了“角”的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图形,初步感知“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归生活,从生活中的实物原型上找“角”,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学生再将学到的“角”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和延伸了对“角”的认识。这样由生活原型上体会数学,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以生活实践提炼数学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在教学“100以内有余数的除法”时,引入了这样的生活实践:到郊外去野餐。我们二年级有3个小队,每小队16人,要把3个小队分成12人一组野餐小组,能分成几个组?学生犯难了,我提示他们用“有余数的除法”来分。学生列出了算式,但余数怎样处理呢?我又提示他们用具体的人来代替数字,他们进行了实际的分组站队,很快就找到了3个余数加起来就是一个野餐小组的答案。这样在教学中引进生活实践,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使学生对知识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提炼,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生活经验应用数学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购物前必须要估计一下得带多少钱或考虑带的钱够不够。我在教学“加法估算”之后,我再现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妈妈拿着100元钱,走到苏果超市,看见货架上的商品货色齐全,琳琅满目,色拉油每桶39元,营养麦片每袋25元,巧克力每盒38元,钢笔每支10元,一条裤子50元,一件衣服58元……妈妈说:“我想买三样东西,请你帮我拿拿主意,估算一下,买哪三样东西是够的,买哪三样东西是不够的。好吗?”熟悉的情境,开放的题型,学生积极参与,运用估算很快找到了答案。超过100的有39+25+3839+25+5039+25+58……所以买这三样东西,钱是不够的;不超过100的有39+25+1039+38+1039+10+50……所以买这三样东西,钱就够了。又如在教学了“认识游览路线”之后,让学生利用常州红梅公园的平面图,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准备游玩哪几个景点,再设计好游览红梅公园的路线图。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尽可能走比较近的路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一些熟悉的事物有一定的经验,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密切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获得的数学知识更牢固,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了应用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它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在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提炼数学,并能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路5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