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
庙桥小学教研活动评议表
|
执教人 |
蔡静红 |
上课内容 |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
||
|
时 间 |
2013.12.20 |
地 点 |
六(4) |
主持人 |
蔡静红 |
|
出席人 |
顾海峰 蔡静红 丁金妹 沈建新 庄丽
许维燕 朱群如 史成娟 曹 丹 徐丹 |
||||
|
评议内容:
许维燕:本节课教师能紧紧教学重点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亢的情绪和求知的欲望。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在课堂有意识的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具备数学意识。比如,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就能将数学的思想渗透其中,让学生意识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教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时教师设计教学的理念。本节课教师从“发球猜左右”中开始,设置“这样做公不公平”这一悬念,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会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在教学完新课后,同样能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能性大小的例子,可谓真正遵循“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另外,本节课教师能针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做重点的引导,如在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中的分数时,让学生充分的说,在不断地说中,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
沈建新:1、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用学生熟悉的打乒乓球怎么决定谁先发球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时学生凭生活经验会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但教学不能停留于学生会,更应引导学生去触及数学本质的东西,理解“为什么是”。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推理过程,不仅能有意义地接受新知识,还为下面继续教学可能性打下了扎实基础。
利用学生喜欢的“摸球”情境,设置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例1的数学思考方法,并安排了比较“为什么口袋里都是1个红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却分别是 、 ?激发学生思考,进一步体验怎样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和出现的情况总数有关。 2、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是围绕数学问题而进行的学习。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整节课
3、注重知识的完整与延伸。教师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先出示口袋里装了3个红球,2个黄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然后出示2个红球,3个黄球;再接着出示1个红球4个黄球,这样通过红球和黄球个数的变化引出一定和不可能,并分别用数字1和0表示。使整节课更完整,也是学生极限概念的一种认识。
庄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教案一开始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生活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掩案而思,回想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不禁使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第三环节“迁移与提升”中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关于这6张牌,你还能设计哪些有关可能性的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当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随后我想到了 “摸到合数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和“摸到1和素数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通过学生进一步讨论明确第一个问题可能性是,也就是0;第二个问题可能性是,也就是1。也就是说可能性的大小应该在0~1之间。加上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我想学生得到的知识会更完整,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会更严密、更完美。
|
|||||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