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教人 |
朱群如 |
上课内容 |
8、7加几 |
||
|
时 间 |
2013.12.19 |
地 点 |
一(4)班 |
主持人 |
朱群如 |
|
出席人 |
顾海峰、蔡静红、丁金妹、沈建新、许维燕,史成娟、曹丹、朱群如 |
||||
|
评议内容: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新课伊始,朱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玩拍手口算算式游戏,随着朱老师的节奏逐渐加快,学生的回答速度也逐渐变快,学习兴趣被很大的激发,可谓开了个好头。紧接着创设青蛙王子带领大家去数学王国的情境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为后面的顺利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朱老师始终给人以和蔼可亲的形象,语言亲切自然,让枯燥的数学计算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
二、 动手操作,有效理解算理 有句话这么说的:“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这就告诉我们很多智慧是要靠孩子自己去动手探索发现的,朱老师在这点上就很值得学习。新课部分,朱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摆小棒体会8+7不仅可以用8和2凑成10,还可以用7和3凑成10的方法来计算。通过摆一摆、移一移,无形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还懂得了为什么这么计算, 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这对以后的计算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 探究算法,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朱老师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自主探索发现出两种凑十的方法,并让学生完整表达计算时是怎么想的,紧接着让学生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出了算法的多样。 另外,朱老师在练习设计上也比较有层次,从结合图画列示计算,到只有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时的想法,逐层增加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断的巩固。最后的比较两组算式找规律,又教给了孩子一种快速计算的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但是,每节课总有不那么完美的一面。朱老师8、7加几这节课是在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了进行的教学,学生对“凑十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课上朱老师注重学生对“凑十法”的进一步掌握,然而,计算教学中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体现算法的优化也是很重要的,若朱老师能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拆小数,凑大数”,突出算法优化这一思想,想必对日后的计算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并且,一节课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朱老师在一些细节的引导上还需加强,如:计算7+9这一题时,学生仅局限于把9凑成十,而一时没想到用7来凑成十,我觉得此时教师就可以联系课题问学生: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算 式呀?8、7加几是把谁凑成十呢?那这道算式除了用9凑十还可以把谁来凑一凑呢?这样学生很自然想到还可以用7来凑一凑,而不是由老师自己说出来。 总之,朱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多学习、多思考、多反思来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身的成长。 |
|||||
栏目列表
8、7加几 评议表
发布时间:2013-12-1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朱群如
|
|
附件: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