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武进区庙桥小学 许维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实现过程性目标,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是讲给学生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毫无疑问应选择后者。可是如何让学生产生把单式统计表合成复式统计表的自觉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要让学生在“慢慢走”的教学过程中渐渐体悟,通过教师一步一步的提问,不断引起新的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再提出一个突破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心愿由此“爆发”。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考虑到知识之“新”,还要考虑生活之“新”。 翻阅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教科书,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填表题就是一种复式统计表,只是结构比较简单,也并不以统计、分析为目的,而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复式统计表的“影子”,例如课程表、背书登记表、成绩统计表等复式统计表的雏形或异形,学生都会看、会填,况且学生已经学过了单式统计表,所以即使教师不教,大部分学生也会填写复式统计表。
立足于教学的生活性,很容易就发觉知识之“新”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会复式统计表的“看”法、“填”法以及“说”法,而应该是复式统计表的“长”法,也就是知识是怎样生成的,这才是学生心的呼唤。尽管教学目标并不要求学生学会画复式统计表,但完全可以让学生看清复式统计表的“生长”过程,以此看透复式统计表的基因与进化、特点与优点。
我认为,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知识的新意要跟随学生的心意而显现与推进。我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设计了两次抢答环节,第一次抢答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速度大不如刚才了?”通过分析原因,产生重新设计统计表的强烈需求,进而在多张单式统计表合并过程中多次进行精细化操作,最终水到渠成地创造出复式统计表的“模样”。而第二次抢答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的组成之后,进一步提问,如果把横栏和竖栏互换一下,将会是怎样的呢?及时拓展了知识、补充了教材,提供了复式统计表另外一种样式,进而提出问题:“如果有10个小组,画在作业纸上,你觉得哪一种样式比较合适?”从而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灵活性。不仅切身感受了学习生活数学的快乐,而且不同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了由过去的“本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所以,学生之“心”是知识之“芯”的落点,并决定着教学的归宿。
接着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孩子在练习中不断巩固所学新知,在对比中产生新的问题。习题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感知的材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从奥运会奖牌数到身边的民航、电信事业的发展,再提供一组NBA比赛球员技术统计的数据,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光有很强的生活气息,更有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只这样的题目能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自然情境,有效导趣。
在预设教案时,我充分研读了教材,课本教材以“青云小学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情况”为教学素材。经过再三考虑,我认为这样的素材比较普遍大众化,很难激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于是我有意识地将课本教材进行整合改动,以不久前发生在北京的孩子们特别熟悉的、喜欢的第29届奥运会为情境。课前让孩子们说说奥运见闻、看看奥运画面,丛而最大限度的激起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始自然的以孩子们关注的“奖牌问题”作为本课的导火索引入新课。先用文字叙述的方式统计奖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要用统计表来统计的内心需求,这样的导入有趣而有效!
二、重视知识发展,有效展开。
由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行,这是本课浓墨重彩的一笔。有没有合并的必要呢?课前我也特别的矛盾,诚然学生合并的统计表一定存在许多不足,然而,我认为“合并”这一过程却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这一过程,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由单式统计表发展而来,初步感悟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教师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不作否定,而是出示复式统计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借助先前尝试合并统计表的经历初步认识复式统计的结构,也为接下来学生独立填写复式统计表作了铺垫。同时借助比较,强化了对“表头”以及“总计”、“合计”的认知。在学生填表时,并不让学生平铺直叙,而是让学生先想想该先填什么,直接填写的数据和计算后填写的数据,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开。这样做让学生直观明白该怎样填写复式统计表,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三、提出有序要求,有效合作。
本课从课始的填写单式统计表,到填写复式统计表,再到看书完成主题图统计表,到最后的调查活动。这每一个环节不仅体现了要求明确,而且充分达到了有序合作、有效合作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应该说学完这节课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一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
四、巧妙联系生活,有效拓展。
这是课标的要求,本课运用复式统计表是建立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本课设计的统计奖牌、统计人数、统计电话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所必需的,以及课末的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同的复式统计表,所有这些都体现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真切的体会统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次感受到学数学的用处和学数学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