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桥小学课题组研究课教案
|
时间 |
2012.10.24 |
内容 |
5以内的加法 |
执教者 |
徐 丹 |
|
研究
目标 |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表达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
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C}(2){C}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书上填上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5题。送信游戏。信鸽在送信呢,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是合格的小邮差。
3 、“想想做做”第6题。学写算式。在日字格中要把数字写漂亮了。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
||||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