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市级课题>>数学课题>>专题培训>>文章内容
庙桥小学课题组成员学习摘记
发布时间:2012-04-1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rendanruju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

庙桥小学课题组成员学习摘记

姓名

蔡静红

学习时间

2012.4.18

学习题目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内容摘录:

摘要: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它是数学教育教学本身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素养为目标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重视并掌握各章节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要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要引导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在循环教学中及时总结,明确介绍和突出体现某种思想方法,使学生对这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得到强化和巩固。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 重视 渗透 内化 循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意味着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和计算机的结合,更使人们明白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姜伯驹院士曾多次强调,应该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注入数学思想,发挥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可见,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应用的根基和源泉。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被人们反复运用和确认的、带有普遍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所谓数学方法,是指处理数学问题中所采用的被人们反复运用和确认的各种手段、途径和方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依据。

J·S布鲁纳提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倘若我们留意各行各业的某些专家或一般工作者,当感到他们思维敏锐,逻辑严谨,说理透彻的时候,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在中小学所受的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理论研究和人才成长的轨迹也都表明,数学思想方法在人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对几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本人认为:

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需较好地重视并掌握有关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纵观数学的发展史我们看到数学总是伴随着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而发展的。如坐标法思想的具体应用产生了解析几何;无限细分求和思想方法导致了微积分学的诞生……,数学思想方法产生数学知识,而数学知识又蕴载着数学思想,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正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这种辩证统一性,决定了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对小学数学而言,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换思想、组合思想。

(一)化归思想。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

1 狐狸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41/2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23/4米。它们每秒种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123/8米设有一个陷阱,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一个跳了多少米?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分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次所跳距离41/2(或23/4)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1238的整倍数,也就是41/2123/8的“最小公倍数”(或23/4123/8的“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化归思想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

(二)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

2 一杯牛奶,甲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就这样每次都喝了上一次剩下的一半。甲五次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此题若把五次所喝的牛奶加起来,即1/21/41/81/161/32就为所求,但这不是最好的解题策略。我们先画一个正方形,并假设它的面积为单位“1”,由图可知,11/32就为所求,这里不但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还向学生渗透了类比的思想。

(三)变换思想。变换思想是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思想。如解方程中的同解变换,定律、公式中的命题等价变换,几何形体中的等积变换,理解数学问题中的逆向变换等等。

3 1/21/61/121/20+……+1/380的和。

仔细观察这些分母,不难发现:21×262×3123×4 204×5……38019×20,再用拆分的方法,考虑和式中的一般项

a[,n]1n×(n1)=1n1n1

于是,问题转换为如下求和形式:

原式=11×212×313×414×5+……+1 19×20

=(112)+(1213)+(1314)+(1 415)+……+(119120)=1120 1920

(四)组合思想。组合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一一求解。

此外,还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极限思想、集合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应注意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

二、重视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教学,并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上的结论。”这就是说,对探索结论过程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其重要性决不亚于结论本身。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往往把除数变成整数后,忽视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造成计算错误。如果仅仅认为是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法则所致而反复强调计算法则,也可以杜绝错误的再发生,但学生只能形成机械性的操作;如果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商不变性质”,用“恒等变换”的思想予以点拨,就能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小数除法法则”。

再例如,“凑整法”、“分解法”、“拆分法”等速算方法,如果只是作为提高计算速度的技巧来教学,对于以后的学习就无多大意义。只有从“化归”、“变换”的基本数学思想出发去理解这些速算技巧,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认识得到深化。

三、教师引导下,通过问题和总结促使学生对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深化、内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有所体会、有所领悟。

许多教师往产生这样的困惑:题目讲得不少,但学生总是停留在模仿型解题的水平上,只要条件稍稍一变则不知所措,学生一直不能形成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形成。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就题论题,殊不知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因此,在数学问题的探索的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知识,并使这种“知识”消化吸收成具有“个性”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这样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才能胸有成竹,从容对待。如:计算1.25×96×25 96分解成8×4×3,再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计算就显得非常方便。显然上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化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加强了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点中,以内隐的方式溶于数学知识体系。要使学生把这种思想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应用它去解决问题,就要把各种知识所表现出来的数学思想适时作出归纳概括。概括数学思想方法要纳入教学计划,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参与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特别是章节复习时在对知识复习的同时,将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概括出来,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应用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往往是几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交织在一起,在教学中依据具体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再渗透、明确介绍或突出体现一种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预习、听讲、复习、练习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通过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有规律的对比板演,指导学生小结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找到具体数量的对应分率,从而使学生自己体验到对应思想和化归思想。其次要注意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教学实践证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变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重形式,轻思想的现状,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路5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