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啊!我怎么被吃进牛肚子里了?” 本周二下午,从我校三(5)班教室里传出的不是惊慌的呼救,而是同学们充满好奇与兴奋的朗读声。原来,这里正在上演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同学们跟随着课文《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进行了一场奇妙的科学探险。
在陆老师的精心设计下,这堂课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课文讲解。课堂上,同学们化身“小小探险家”,一边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一边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出红头的“逃生路线图”:从牛嘴开始,经过食管,进入第一个“房间”——瘤胃,接着到蜂巢胃,然后被牛反刍回到嘴里,最后再次经过食管,到达重瓣胃和皱胃,最终顺利“逃出生天”。这条曲折的路线,正是牛作为反刍动物独特的消化过程。
“青头为什么告诉红头不要怕?”“牛的反刍现象是怎么帮助红头脱险的?”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通过这场虚拟的“旅行”,抽象的生物学名词如“反刍”、“消化系统”变成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探险场景。同学们不仅深刻理解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更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反刍动物的科学知识,真正体会到了学科融合的魅力。
这堂精彩的语文课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但这场“牛肚子里的旅行”所播下的求知种子,必将在同学们心中继续生长。它生动地证明,当知识穿上故事的外衣,课堂就能成为充满奇迹的探险乐园。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