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完善庙桥小学班级心理委员的配置,指导心理委员的工作,发挥其在班级中的哨点作用。2025年9月5日下午,庙桥小学开展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心理委员微团辅暨心晴社社团活动
培训围绕“了解心理健康”“明确委员职责”“聚焦关注群体”“掌握应对方法”四大核心模块深入展开。在“了解心理健康”环节,老师打破“心理健康=无烦恼”的认知误区,通过列举“情绪稳定乐观”“社会功能良好”等七大标准,结合“本人不痛苦、他人不异常、能胜任角色”的通俗解读,让心理委员们明白心理健康评估的复杂性,着重强调“不随意给同学贴‘心理问题’标签”的重要性。
“心理委员不是‘告密者’,而是同学们的‘暖心伙伴’和老师的‘得力助手’。”在“明确职责”部分,老师针对班级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清晰界定了心理委员的三重角色:作为“心理掌权人”,需留心观察同学情绪与行为异常,同时严守秘密;作为“传声筒”,要及时将特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与心理老师;作为“知心人”,需主动关心同学、耐心倾听烦恼,若遇难以解决的问题则及时求助。此外,老师特别提醒大家,在关注他人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遇困惑可随时向心理老师倾诉。
针对“需要关注的群体”,老师列出学习困难、单亲家庭、情绪频繁波动、长期患病等七类重点对象,引导心理委员们用“不打扰、多留意”的方式给予关注。而在“发现问题怎么做”环节,明确划分了“立即上报”与“及时反馈”两类场景: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填写班级心情晴雨表,及时反馈班级内部问题,确保工作精准落地。
培训尾声,老师对全体心理委员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鼓励大家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班级生活中,用真诚与细心传递温暖。此次培训不仅让心理委员们掌握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技能,更点燃了他们守护同伴心灵的责任感,为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的校园心理健康防护网注入他们的力量。
(庙桥小学学生中心供稿 撰稿:程蕾 摄影:心理委员 审核:顾春晖)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