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下午第一节课,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五三班,观摩了朱家敏老师执教的《2、5倍数的特征》。朱老师以新课标理念为帆,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层层深入,在观察、猜想、验证中构建数学认知,充分展现了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的思维深度与育人价值。
课堂伊始,朱老师以"因数和倍数"的复习巧妙切入。"12是3的倍数,那么3是12的什么?"通过互动问答,学生迅速回顾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你能快速找出5的倍数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朱老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百数表中的5的倍数。学生们很快发现:"个位是0或5!"但朱老师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追问:"为什么5的倍数会有这样的规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数位和十进制的概念,深入理解"5×2=10"的核心原理,从表象特征走向数学本质。
有了5的倍数特征的探究经验,朱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2的倍数特征。"观察2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迅速总结出"个位是0、2、4、6、8"的规律。此时,朱老师适时引入"偶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比2和5的倍数特征,思考:"为什么判断2的倍数要看个位,而不仅仅是最高位?"学生在思辨中深化对十进制数位值的理解,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本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朱老师通过"复习—探究—迁移—应用"的教学逻辑,让学生在观察、推理、验证中主动建构知识,培养数感和推理能力。同时,课堂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可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