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下午第一节课,二实小导教恽老师、韩校和全体数学老师齐聚四一班,观摩了徐晓婷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猜测导入,迅速调动课堂氛围,并通过“同一位置为何描述不同”的认知冲突引出“观测点”的核心概念,问题设计精准,有效激发探究动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家长会描述座位为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中感受统一描述规则的必要性,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自然联结。在“列”与“行”的概念建构阶段,通过转身观察、坐标模拟、口令互动等多元活动,将抽象的空间方位具象化,特别是将座位图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数对概念的生成过程尤为精彩:教师通过记录家长位置的任务驱动,鼓励学生自主创造符号,继而对比不同记录方法的共性,最终引出数对概念,既展现知识形成的逻辑链条,又培养了符号意识与创新思维。练习环节设计层次分明,从基础巩固到变式提升(如(2,y)、(a,a)的探究),再到方格图中的平移规律总结,层层递进,既巩固数对与位置的对应关系,又渗透坐标系的初步思想。教学中“数对与位置一一对应”“左右平移列数变化”等核心概念的提炼,均通过学生观察、讨论、验证得出,充分体现“做中学”的理念。
课后,集中到小会议室进行研讨。恽洁老师建议可适当增加数对读写规范性的指导,如强调小括号与逗号的标准书写格式。此外,在拓展环节提及立体空间定位时,若能以简单教具(如魔方)直观演示,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
整体来看,教师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具体教学活动,实现了知识技能与数学素养的协同发展,是一节富有思维深度的优质课。
(庙桥小学华阳办学点数学组供稿 撰稿:徐晓婷 摄影:陈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