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庙桥小学于3月4日在三(6)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言文主题公开课。课程以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为核心,通过情景演绎、辩论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成语背后的哲理。
课堂伊始,学生通过自编自导的情景短剧再现“守株待兔”场景:农夫因偶然捡到撞树而亡的野兔,便放弃耕作终日守候,最终田地荒芜。生动的表演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侥幸心理”的荒诞,笑声中引发深思。
王老师并未止步于传统解读,而是抛出问题:“如果农夫在等待时同时耕作,结果会怎样?”“现代社会是否存在‘新守株待兔’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机遇需努力铺垫”“警惕‘躺平’心态”等观点,课堂迸发思辨火花。
老师们纷纷认为王老师的这堂课跳出了“说教式”传统教学,用创新形式激活经典,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新范式。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