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4年11月20日,武进区中二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暨省级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的实践研究》专题研讨活动在庙桥小学举行。
活动伊始,庙桥小学王佳雪老师执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人有礼貌》一课,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礼貌用语的用处。教师依托教材,以“暖暖”这个人物的一天唤起绘本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开展了第一项活动——“我们言有‘礼’”。第二项活动“我们行有‘礼’”中,通过幸运大转盘的活动让孩子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礼貌行为,说一说自己的礼貌故事,引导学生模仿鞠躬动作体会礼貌之意。教者带领孩子们回望生活,帮助孩子们感受礼貌背后的价值意蕴,引领价值认同。
随后,刘海粟小学赵帅老师执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一课,通过亲情树引导学生找寻爱的印记,体会父母默默的爱。紧接着,课堂内容由课本中的故事展开:学生回忆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感人故事,开展“亲情故事会”,加深对父母的理解,感受父母无私的爱。课堂中,老师善于激励,用心关注孩子的感受,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
第三堂教研课,是南夏墅中心小学乐丽君老师执教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一课。乐老师精心创设了博物馆式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一起游览“丰富多样中国字”、“一片甲骨惊天下”、“各美其美中国字”、“绚丽多姿”的书法四个展厅,运用体验式学习、游戏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汉字的古老而优美,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课堂结束之后,与会教师就课堂状况、教学设计等逐一做了点评交流。常州大学附属小学的庄荷娟校长指出,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她说:“我们的老师要立足新课标理念和核心素养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把握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材和学情。在教学时链接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往里深挖学习要素,深度解读教材。”
学无止境,研无终点。本次片区教研活动为区域内老师们搭建了交流展示和探索反思的互动平台。在专家的高位引领下,老师们通过课例剖析,寻找实践策略与方法,收获满满。相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定能汲取智慧和营养,在自己的课堂中积极践行,向着更美、更有魅力的课堂再一次出发。




(撰稿:王佳雪 摄影 李磊)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