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庙桥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11-16   点击:   来源:   作者:三年级教研组

11月13日下午第一节课,三年级组语文老师在三2班开展了语文教研组组内课活动。是老师上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是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课。以词句训练为基础,以“读”为教学主线,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

一、阅读训练扎实有效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通过“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中找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词语。比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美的优美的句子的同时,进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训练,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谴词造句的艺术。

二、运用媒体开放教学时空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形态各异的鱼儿,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以及海滩上的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再度升华到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始自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三、创设情境拓展教学

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得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在教学鱼时,老师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理解,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珊瑚时,图片展示,创设了情境,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海底,让学生说说看到的珊瑚还像什么,学生说像扇子,像树,像圆球,等等。既感知文本,又跳出画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走进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同时,运用恰当的拓展安排,让获得了感知,并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阅读理解,难度相当大,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尤为重要。但如何能做到扎实有效,是我们所有三年级组语文老师都需且教且研究的。我们将带着此任务一路前行。

f77607ef434a8e1c241d4d4ac153c7d.jpg

cdced83fabc04ab1be4fee610284f93.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