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教”与“学”
2月14日,我们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新课标,大家从中受益匪浅,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们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会上每位老师积极研讨,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莫伟娟老师谈到:“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新课程标准》强调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务必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邵晓琴老师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来拓宽知识视野。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不断积累语文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陆静老师说:“在今天下午的语文教研活动课上,全体老师学习了王崧舟校长的《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标准(2022年版)解读》。我听了受益匪浅,觉得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上完课,而是需要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同时还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最后,重视评价的导向。”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我们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的理论还需在反复揣摩中去领会,去运用到实践。
(撰稿:陈丽冰 摄影:陈丽冰 审核:莫伟娟)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