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年级组语文老师齐聚一堂,研究整本书的阅读方案。
本期研究书目为学生共读书《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书中既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转变,也勾勒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群像。书中的描写,既贯穿着春夏秋冬的日月交错,也展现了各色人物的鲜明性格,还体现了节令物候的精致繁琐。一个节日、一场家宴、一套服装,都是流动的文化和永恒的经典。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也契合文本的内在特质,可从“衣食住行”的角度展开深入学习。老师们畅所欲言,一致通过从三个“一”展开个性教学。
设计一件红楼服饰
《红楼梦》中有大量细致繁复的服饰描写。每个人物的出场,往往都伴随着独具特色的外貌、衣着和神态描写。“未见其人,已闻其声。”通过服装,不仅可以了解时代风貌,还能快速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见到迎春、探春、惜春时,并没有刻意描写三人的着装,“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等到王熙凤出场时,不仅笑语高昂,还铺陈了全身的装束,“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从色泽上看,大红、豆绿、石青、翡翠,都是饱和度极高、对比度极强的色彩。从纹饰上看,百蝶穿花、五彩刻丝、翡翠撒花,也是非常富丽堂皇的图案。首饰的式样也相当繁复,八宝攒珠、五凤挂珠、盘螭璎珞、双衡比目,都是相当精致繁丽的款式。身着这样一套服装,凤辣子的形象呼之欲出。
根据文字制作一道美食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饮食描写。无论是豪华家宴,还是寻常菜式,都精致繁复、对应时节。贾府的饮食追求,正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虽然菜式繁多、如走马观花,但贾府的饮食也有规律可循。比如立秋后,各色事物都带着秋意。贾母一众人游览大观园,先是两样小点心:藕粉桂糖糕和松瓤鹅油卷。藕粉、桂花、松子,都是秋天的应景物什。接着,众姐妹起诗社,菊花诗佐以螃蟹宴,也是典型的秋意浓。按照节令而饮食,现代也有流传。如厚街人每逢八月初三便食“糖不甩”、春节制作“碌堆”“糖环”等,也是追寻传统的方式。
欣赏一座建筑
《红楼梦》中的建筑恢弘气派、美轮美奂,大观园内尤其别具一格、古朴雅致。为了元妃省亲,贾府耗费一年的功夫,花费二三百万两白银,才修筑了这座“天仙宝境”(后更名“省亲别墅”)。其中,有一片建筑群,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观园”。大观园内,可圈可点的还有每人的住所。不仅格调风雅,也契合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宝玉所住的“怡红院”,原本叫做“怡红快绿”,就因院里遍植芭蕉和海棠;黛玉所住为“潇湘馆”,竹影萧疏、梨花清白,也符合林妹妹的清高雅致;宝钗所住为“蘅芜苑”,奇草仙藤、冷香萦绕,也与其所服的“冷香丸”存在一定的关联……
通过分析建筑名称及其居所植物,也可以发现曹雪芹“托物言志”的写法与兴寄。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也可以住进大观园,你最想住进哪一所?为什么?”通过这个提问,学生可以充分思考人物性格与居所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发深层的思考和审美的取向。
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更是《红楼梦》中不遗余力、极致描绘的风雅画卷。通过研究、探析红楼人物的衣食住行,不仅可以触摸我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还能以此为窗口,观照当下的生活方式,畅想未来的无限可能。阅读像红楼这样的整本书,教师们只有另辟蹊径,引导学生“不求甚解”,让每个学生都构筑自己的红楼,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才是阅读晦涩难懂的四大名著的真正的归宿。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