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听完金烨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有一种情感的震撼,更有一种精神的享受。这节课,简简单单有方法,扎扎实实有提升,平平淡淡有激情。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上,她将爱国情怀和文化教育结合在了一起。课程从提出质疑出发,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词语解释环节,金老师进行了知识点的扩充和延伸,而问答环节的师生互动,更是将课程氛围烘托到了全新高度。课堂的一大特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其自己进行总结和思考。学生踊跃发言,既遵循了老师的教学逻辑,又跳出了教学框架,进行了联想,并受到了爱国情怀的熏陶。这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思路清晰,步步深入
整节课,金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钻研文本。金老师从题目切入,提出“是什么让周恩来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很快在文中找出“中华不振”这一原因。金老师又顺势而导,让学生钻进文本体会“中华不振”,金老师又引入社会背景资料,结合图片真正让学生感受“中华不振”的境况。
2、拓宽文本,整合资源
本课教学中,金老师立足教材而又没有局限于教材,她整合了多种课程资源充实进课堂教学中来,拓展了文本的宽度。比如:利用图片和资料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在中国的土地上华人如狗,中国割地赔款,外国人践踏中国土地、蹂躏中国人的历史背景;结束时,收集不同时期的周恩来的照片,形象展示周恩来光辉的一生,丰满了人物形象,使学生明白“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一生去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