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立足单元要素 打造理想课堂
发布时间:2021-09-27   点击:   来源:   作者:孙琴惠

9月27日,武进区杨丽名教师工作室成员齐聚武进区庙桥小学,围绕“立足单元要素 打造理想课堂”展开教研之旅。

庙桥小学孙琴惠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我要的是葫芦》。在教学设计上,孙老师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孙老师精准把握住这条叙事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

学府小学周纳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同样贯彻了以“变”理文的思路。在初读时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圈画出能体现玲玲心情变化的相关词语,把握住玲玲“得意——伤心——满意”这条情感变化线索。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线”的两条线索。

思维碰撞后,工作室领衔人杨丽副校长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与提升。杨校长用四个关键词分享了她的智慧:

一、有目标:两节课都有强烈的目标意识,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充分利用课后习题,设定知识、方法、情感层面的教学目标。

二、有聚焦: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一是对语文技能的习得,如对语气的感悟,对形容词的运用;二是对故事寓意的领悟,引导学生感受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活动巧:两位老师活动意识浓厚,课堂教学设计了非常多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有体验,才能促进思维的生长,素养的形成。

语文教学要站在学生语言表达的角度,培养儿童富有创意的语言表达。科学、准确、全面、充分表达是基础,有一定质疑与思辨的表达是发展,拓展地、有创造力地进行表达是努力的方向。此外,学习活动要贴着孩子思维规律——从零到整的,活动设计要调动儿童的综合感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