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号,三年级的老师们齐聚一堂,观摩了王婧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一课。《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王老师这节课的内容。王老师注重挖掘语言文字,紧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王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海底美丽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孩子们,你们还想更深入地了解海底世界吗?”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很巧妙的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从而达到 “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感悟文本、拓展深化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王老师抓住一个省略号引导学生去感受别的不同声音,并设计了说话训练。教师重视字词句的训练,立足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自始至终都让孩子们沉浸在美的熏陶之中,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与幸福,很好地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纵观王老师的整堂课,教师用各自亲切自然的课堂形象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教师的赏识教育贯穿于课堂始终,让每个学生都能一种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教者情和学生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加上学习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显得其乐融融。整个过程设计,不仅让学生从文字中去感受海底的奇异景色,更通过直观的图片去感知,唤起了学生的海洋意识。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和提高。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