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庙桥小学全体高年级语文老师齐聚五(4)班进行第16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共同聆听了王小玲老师的《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王小玲老师在教学时,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补充资料、展开想象、音乐的渲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进文字中,步入画面中,品味,潜心体会文字背后的那份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情感表达的方式。王小玲老师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生们在她的引导下品词析句,层层深入,畅所欲言却又井然有序,循序渐进地感悟到两位大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课后评课环节,老师们先进行了分组讨论,再由各年级组派出代表总结本课中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的精华之处: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上课伊始,王小玲老师通过播放歌曲《送别》来渲染惜别氛围,并紧扣题眼“送别”设问,让学生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通过“找、划、写”的方式潜心会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两位大诗人的深情,如轻风化雨,返璞归真。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比如:“令人敬仰”、“誉满天下”、“烟雨迷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脍炙人口”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指导他们不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深入到文本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如夏雷骤鸣,发人深思。
三、注重朗读,贯穿始终
(1)读的目的性很明确。比如话别的场景,让学生一边分角色朗读,一边思考从他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2)读的形式多样化。在本节课上,王老师采用了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自由读、配乐朗读、师范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学生就这样在不断的朗读中形成语感,积累语言。(3)在学生朗读两人深情话别时与深情诵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王老师还分别播放了不同的古筝曲,学生在优美动人的乐曲声中读得动情,读得出彩,如秋水时至,澎湃激昂。
评课环节的最后,各年级组代表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节省一部分生字教学的时间用于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要根据段落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就需要庙桥小学每一位语文教师齐心协力“上下求索”。相信经过每一次课堂教学研讨的磨砺,都会使庙桥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道路越来越清晰,让庙小教师们在这条大道上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庙桥小学供稿 撰稿:戚晨佳 摄影:戚晨佳 审核:阙文霞)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