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张建春执教的《小露珠》一课,感觉在张老师的解读下,小露珠是美的,美在外形:闪亮、透明、圆润,美在心灵:具有奉献精神。整堂课,小露珠的身影一直在我们身边,老师的精彩表现就像一颗颗小露珠闪烁着自己耀眼的光芒。
首先,张老师充满儿童化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么美的小露珠,小动物们可喜欢了”“看,它们都来了”“ 还有哪只小青蛙想夸夸小露珠”“真是个有礼貌的小蟋蟀”……这些语言的运用很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很好地带入了学习情境,让学生感觉自己仿佛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正与小露珠对话呢。
其次,教师对学生学习重点的把握准确,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小露珠的“美”。在学习2——5节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不同形式的读、说小动物们问候小露珠的话,去体会小露珠的外形美:闪亮、圆润、透明;学习6、7节时,让学生在读、想、说中感受到植物们在小露珠的滋润下如此美丽,但自己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渐渐消失了,让学生认识到小露珠的心灵美。
课堂中有很多细节之处值得我们去品味、学习。在感受小露珠外形美时,图文结合,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学习第6节时老师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很好地带入了情境;老师的质疑:小露珠为什么受植物们的欢迎?“谁来帮老师解决心中的疑问?”不仅巧妙地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风尚,而且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积极去研读文本,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在理解“格外精神”这个词语时,老师用具体的动作:由低头到逐渐抬起头、昂起头,让学生很具体形象地去感悟、体味,虽无过多的语言修饰,但学生已能深刻地领悟“格外精神”的内涵,老师适时的一句“同学们也格外精神”,不仅让学生亲自体验什么叫“格外精神”,而且也巧妙地提醒学生课堂上要“格外精神”;“越来越——”的解读到位,老师没有照字解字,而是联系学生的个子、年龄、读书、写字,用上“越来越——”练习说话,在练说中理解“越来越——”,把它内化为学生的心里感悟;“舍不得”中见真情,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最后一节时,抓住“舍不得”做文章,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想象分别的情景去练说,具体感受“舍不得”,让学生体会到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