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责任约束了人
既然先进手机对学习、教育的影响甚至冲击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将之引导到正确、至少是可控的轨道上,便成了当务之急。放任自流,让一群孩子用自我约束去与强大的欲望和诱惑抗争,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老师、家长、社会必定要为我们祖国的下一代肩负起责任,约束孩子的行为,更约束自身的欲望。
1、榜样,不在口头
家长、老师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却让自己一刻也离不得它们,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荒唐的。孩子虽然未成年,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面对言行不一的教育肯定会有所抵触的。
同时,家长不可以一味地禁止孩子接触手机,因为距离所产生的的好奇心、探索欲往往更加强烈。让孩子了解手机的利弊之后,带着他们尝试这一现代工具的便捷高效,体会科学的奥妙和力量,同样是很好的实践教学方式。在这一方面,很多家长提出的“无游戏功能”的纯通话式手机应该得到一定的普及。如果孩子对这类工具欣然接受,那么他的欲望也许更为单纯。如果他们渴望智能手机或者手表式手机,那家长老师就应该有所警觉,对他的学习生活多加关注,并加以引导教育。
2、利益,还请三思
作为手机的开发商、销售商,有着专业的观察消费者与市场的能力。手表式手机、搜题软件、甚至只是普通的智能手机,它们可能对孩子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吸引力,难道他们不了解吗?恐怕不是!因为他们中很多都是家长。而很多人仍然毫无顾忌地将一些软件、手机推向未成年人市场,或者在成年人使用的手机上不对未成年人使用进行一定的限制,只有一个原因——市场需求带来的巨大利益。
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的当今社会,孩子自身虽然消费能力很低,但是背后支持他消费的群体却无比巨大。而学生的数量、尤其是父母无暇照顾的学生的数量更是极为庞大。巨大的市场,产生的利益是极其诱人的。然而,追求眼前之利的人却没有考虑到,当这一代人长大成人,他们要肩负起国家民族的未来。如果中国的下一代都成了工具的奴隶,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何谈未来?
但是,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因此,家长、老师社会三方的监督显得至关重要。在时代有需要的当下,相应的校纪校规、社会规范甚至法律条文,都应该及时制定完善。尤其是手机行业内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不为趋利而失去底线,更应该成为共识。只有多方合作,才可能让孩子的世界在丰富多彩的前提下,做到干净、纯洁。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