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童心与爱
——读《做个好老师并不难》有感
身上还未褪去学生时代的稚气的我,现在却是一名班主任。犹记得学校宣布我要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时,不仅自己为自己捏了一把汗,而且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捏了一把汗。
当我手足无措时,李镇西的“教师节礼物”——《做个好老师并不难》来到我的书桌上,也躺在我的枕边。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我的班主任成长三部曲》令我找到了答案。
文章的作者李迪把自己的成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误入藕花处”。曾经,选择教师职业也许只是偶然;曾经,我们对自己的班级会有无数的憧憬。但是,现实往往与梦想背道而驰。这个时候就要沉得下心,低得下身段,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中一步步深入了解这个职业。此时此刻,我们要相信,花香就在不远处。
第二阶段“沉醉不归路”。作为老师,其实是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的,接受的班级不管优劣,都要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对待。老师用一颗爱心和一份耐心去守护,慢慢地,我们会发现,最美的风景,不是在花开的刹那,不是满园的芬芳,而是静待花开的过程。
第三阶段“惊起一滩鸥鹭”。教育,就是要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在思维碰撞中激起火花。在教海中闲庭信步的老师,最终必定是如圣人一般“因材施教”,如羚羊挂角一般信手点拨,却恰到好处地将学生引向不一样的境界。也许,他们不是三好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标兵,但是在某一方面,也许会有令人惊艳的表现。
很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成才,更无法让自己的梦想得到圆满的实现。曾经步上讲台之时的万丈雄心,也往往会随着现实一次次残酷的打磨而被消耗殆尽。很多老师变得麻木,变得应付了事,变得追名逐利,看到差的离谱的学生,再也没有那种改变他命运轨迹的激情,转而化为漠然的回应。
故而,如何避免这种心态,如何让《我的班主任成长三部曲》之中的三个境界不会再半途夭折,我觉得,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恐怕就是一层保障。在此我要申明,这并非第四重境界,而是贯穿另三重境界的保障。
所谓“一蓑烟雨”,便是指教育生涯之中,无可避免的挫折,尤其是“人力不可逆转”的困境。而“任平生”中任是“任性”、平为“平静”。
认清现实,不要以过分的标准强行牵扯孩子的成长轨迹,相信生命的韧性以及创造奇迹的可能,相信他将来在某一个今天没有展露的方面必有所长,便是“平静”。而带着一股孩子的幻想,“任性”地不去相信自己只能如此离当初的梦想越来越远,“任性”地坚持别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奇迹必然出现,那么这份童真的、孩子般的偏执,往往就会在困顿中,一次又一次激发你创造奇迹的动力。
也许,我终其一生,也可能在教学路上无法做到前人一般化腐朽为神奇,但是我愿意不去相信这个现实,任性地甚至偏执地保存心头那一片平静,静静等待着自己的生命走过那三个历程,等着教育从“事业”蜕变为“修行”。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