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 但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低碳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消耗的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保证人类在地球上长期舒适安逸地生活和发展。
低碳生活是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它不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相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直面人们的生活状况,可以说与低碳生活相去甚远,而且有日趋严重的势头。首先,“便利”是现代生活消费中流行的价值观。超市里的敞开式冰柜等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其次是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现代人们生活中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牙具等等,是多年来人们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第三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嗜好。购买大排量高档轿车,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膳食追求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依靠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运动健身等等,其环境代价都是增排温室气体。
以上这些生活方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身上,与队员们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息息相关,不仅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推行,而且对队员将产生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生活方式,需要从队员懂事起就进行培养和教育,进而使之内化为一个人一生的基本素养和理念。队员的教育应该充分践行“低碳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创新教育手段,探索先进方法,开展多种活动,努力提高队员的低碳生活意识,并提醒督促家庭成员减少碳排放,使队员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倡导、践行低碳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把握基础前提——让队员知道低碳生活的具体内容
开展队员低碳生活意识教育,首先要解决队员对低碳生活概念的认识问题。我们根据队员认知思维的特点和他们目前可接受的知识层次,结合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重点从与队员生活密切的“吃、穿、用、行”四个方面教育队员认知什么是低碳生活。在“吃”的方面,告诉他们什么是低碳食物,什么是碳排放量大的食物,让队员知道多吃新鲜蔬菜,减少禽蛋肉类和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食用量,尽量不吃加工类食品,吃饭时不浪费、不糟蹋食物就是低碳生活。在“穿”的方面,我们教育队员有换洗的衣服、能保暖,不要买太多的、不实惠的衣服,不与其他同学攀比穿戴,自己没穿破的、太小的衣服送给亲戚家小弟弟、小妹妹穿就是低碳生活。在“用”的方面,我们让队员知道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对废旧物品合理利用,不使用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纸杯,与其他小朋友共用玩具、互换玩具就是低碳生活。在“行”的方面,我们让队员知道随时提醒督促自己的家长、亲人能步行、骑自行车时不乘坐汽车,必须乘车时坐公共汽车,购买使用小排量汽车,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就是低碳生活。同时,告诉队员多种一棵树、多造一片绿,爱护花草树木,为生态环境建设捐款等行动也是间接地减少碳排放,也是低碳生活的主要内容。
把握首要环节——辅导员在教学中要注重言传身教
俗话说:打铁要自身硬,对队员进行低碳生活意识教育,辅导员必须自身先具备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在生活中、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注重做到低碳生活。我们首先注重平时多阅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的文章和报道,留意有关的电视新闻和节目,充分认识低碳生活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低碳生活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紧紧抓住队员模仿性、可塑性强的特点,注重低碳生活教育的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践行和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教学、生活中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达到对队员低碳生活意识形成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例如:反复利用纸张,直到无法使用,注重积攒后交给废品收购人员;尽量减少使用各种塑料袋,并对有些塑料袋做到多次使用,不乱丢弃;节约用水用电,在教室中对自己杯子中的水尽量喝完,平时随时关紧水龙头,把洗手、洗拖把的水留下用来冲厕所;坚持穿着朴素大方,有利于开展教学;平时上下班坚持步行,尽量少乘车等等。通过辅导员自身低碳生活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引导队员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
把握根本方法——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低碳生活知识
每天学校组织的主题教学活动是队员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辅导员,我们努力在各个主题教学活动中充分渗透低碳生活知识的教育和传授,加强对队员日常低碳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使之成为队员知识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充分利用一日队员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从队员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在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地强化队员的低碳生活意识,引导队员认识到,平时的吃穿住行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与低碳生活有关,从生活的各个细节方面培养队员养成注重节能减耗、践行低碳生活的态度,从小培养队员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方面,教育队员如何做到直接或间接降低碳排放。注意自身周围生活,培养降低直接碳排放的意识,例如提醒家人减少开汽车出行次数、注意降低家用电器电消耗,自己节约用水、及时关灯、用餐时注意不浪费食物、用旧纸做草稿纸等;在家采用喷头淋浴而非浴缸、剩饭剩菜合理利用、不开灯睡觉等。降低间接碳排放的生活用品。例如尽量和家人购买本地生产的新鲜非加工食品,买自己需要的衣服或少买衣服;少买罐装或瓶装饮料、纯净水等等。另一方面,努力教会队员在自身做好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倡导家长、亲人、小朋友一起来做。引导广大队员在家庭中、在亲戚家、在公共场合都做一个实践低碳生活、倡导低碳生活的一员。
4、把握重要手段——创新开展丰富的队员实践活动。在通过主题活动渗透的方式培养队员低碳生活意识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实践活动对队员教育的重要作用,采用创新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的方式,让队员多参与践行低碳生活、宣传低碳生活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如何做到低碳生活,如何倡导大家共同践行低碳生活,从小做一个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和倡导者。例如组织开展废品循环再造为主题的“环保服装展”、“自制玩具展”,组织队员收集各类废弃物品制成造型独特、用材新颖、外表美观的服装或玩教具展示给大家,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少污染。组织开展队员家庭玩具互换玩耍活动,让每一个队员把自己家里自己已经不喜欢玩的玩具带到学校,与其他小朋友带来的不喜欢玩的玩具互相交换玩耍,减少玩具购买,提高玩具使用效益。组织队员参与我与地球一起停止用电一小时活动。组织不低碳生活行为我发现活动,让队员从自身、家庭、身边寻找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行为,并加以改进。组织开展队员讲低碳生活故事、践行低碳生活比赛等活动。拟订了《庙小环境道德公约》(热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树护绿),引进了“环保每一天、行动在身边”的环保行动口号,大力宣传并践行了《庙小小公民环保行为规范》,组织队员开展了废旧回收、“红领巾爱心捐助——跳蚤市场义卖”活动资助贫困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环境道德教育的内涵。还举办低碳生活宣传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横幅、标语组成一支低碳生活宣传队,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在园内、社区、小区等安全场所进行低碳生活宣传游行。还让队员将自己制作的低碳生活宣传标语放在家里、园内、社区的各个角落,提醒大家节约用水、爱护草木、减少浪费等等。
把握关键措施——营造家校互动的良好教育环境
培养队员的低碳生活意识,仅有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以及家长日常行为的潜移默化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关键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校互动的低碳生活教育环境,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培养提高队员的低碳生活意识。我们年级组辅导员首先取得家长的支持,让所有的队员家长在实际生活中,配合教师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吃饭、购物、穿衣、乘车,以及洗衣服、用电脑、看电视、废旧物品处理等生活细节上坚持做到低碳生活,少开车,少吃肉,少用纸张和一次性筷子,尽量节电……从日常点滴做到尽量节约不浪费,从而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去影响、教育队员,帮助队员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如请家长进行节水再利用,让队员与家长一起利用废物制作玩具等。在此基础上,让家长经常教育队员怎样做到低碳生活,随时制止队员不节约水电、浪费食物等一切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行为。同时,辅导员与家长加强了交流沟通,互相学习提高教育队员比较可行、有效的方式方法,互相通报队员进步与成长的一点一滴,通过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努力,使队员形成了牢固的低碳生活意识,从而培养起队员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实现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辅导员的我们,需要强化辅导员自身的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加强对队员和队员家长的节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节能宣传工作水平,为队员和家长丰富节能知识、掌握节能技能、养成节能习惯提供更多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节能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倡导低碳生活,把低碳生活意识内化为队员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为创建节约型学校,为更好地保护好我们可爱的地球做更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