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我们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时间一起学习了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用自己的执着和大爱创办了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和“儿童之家”福利院,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规划了女孩子的人生理想,用精神和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爱的奉献之歌。在观看刚才中数次热泪盈眶,几个细节深深震撼了我。
一、人格尊严高于金钱。
我们社会中,经常用金钱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确实金钱是重要的,但我觉得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人的尊严。影片中出现2次成功人士愿意为她捐款,条件是让孩子们采访时穿的破旧一点。这在有些人眼里也许是正常的,贫困孩子嘛。但这却深深刺激了张桂梅,断然拒绝了这无理要求。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不能拿孩子无价的尊严换取可怜的金钱。古有贫贱不能移,今有朱自清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现有张桂梅拒绝有条件捐款。伟哉,敬哉!
二、一生度三界,心路坎坷促升华。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双双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学教书。但正当夫妻俩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她的丈夫得了癌症,最后离她而去,张桂梅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吧,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她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要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得知此事的全体代表和县领导都为她捐款,孩子家长历经所能的帮助他,终于把他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回想自己快乐的人间生活,煎熬的地狱磨难,使她想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呀!如果没有华坪人民,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她说,她的生命属于华坪,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华坪人民。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心态和情怀,张桂梅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他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三、慈爱溢中华,创办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
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一直十分关注偏远贫困山区女童教育问题。她发现,偏远贫困地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的落后,而教育的落后又集中体现在女童受教育程度低。女童教育成为提高偏远贫困山区人口素质,改变贫困面貌的关键。基于这样想法,几年来,她致力于兴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贫困女童的圆梦人。
学习先进,主要是落实在自己的平时行动中,我们又能从她身上学到什么呢?
一、让爱走进学生心里,实现爱的共振。
爱的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如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关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现在,有极个别的学生,他们对人生感到彷徨、苦闷、对他人冷漠,对社会感到不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实际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其中自然也包括教师的关心、爱护。可见,师爱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性能否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学生对整个社会体系的感情和态度。
二、用心执着搞教育,持之以恒转化后进生。
教师的要求和意见,只有被学生认作为是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尤其是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教师对后进学生的诚挚的爱,更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对品德不良的后进学生来说,他们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斥责和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常常是对立的,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的,甚至认为周围的人都是抛弃他们的。对于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教师,他们也常常持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这样,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诚挚的爱,用温暖融化他们心中的冰块,他们就会渐渐亲近老师,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就会逐渐消除。只有在这时,他们才能接受老师教导和劝告,才能尽心尽力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正是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
最后用前教育部部长柳斌同志曾说过的一句话共勉吧!“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四有新人’。”行动起来,沿着我们的心路勇往直前!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