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还比较听话,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引导。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从自身做起,让儿童明白,脏的、没用的废品,就是垃圾,应该及时把它们放入垃圾箱。教育儿童,让他们知道随地乱扔垃圾是很不文明的行为。
二、利用一切教育机会。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晨会课、体活课等。让儿童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并且认真依照去做,让不能随地乱扔垃圾成为儿童人人知晓的规则,并做到人人遵守此规则。
三、持之以恒的精神,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利用和依靠同学、老师的监督与指导功能,帮助那些行为控制力差的儿童,渐渐掌握垃圾要放入垃圾桶的道理,逐步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就更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建立。
四、树立家长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每天在家中的时间较长,家长就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的一些不良卫生习惯,也就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他们也会照着做。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间加强联系,了解家长的卫生习惯,并向家长也灌输不乱扔垃圾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家中潜移默化得到熏陶,思想上自然形成垃圾不能乱扔的意识。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