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十几减9》教 学 反 思
发布时间:2014-03-13   点击:   来源:   作者:朱群如

《十几减9》教 学 反 思

在设计教案时我首先通过复习上学期最后一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不仅为学习《十几减9》在知识上做好了准备,而且在计算思路上也做好了铺垫。教学例1时以“扶”为主,出示了书上第10页的主题图,孩子们认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15-914-9,接着让孩子们同桌讨论,你是怎么计算的?孩子们讨论开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秩序比自己预料得好。接下来让孩子们交流汇报,孩子的表现也令我满意。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背景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书上的主题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连成一体,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算式的结果。因为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知识能力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有的解法不是很简单,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但毕竟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它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算法的优化过程。

2、既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班上的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计算15-9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有的:10-9=11 5=6;有的:9 6=1515-9=6;有的:15-5=10,10-4=6。有的同学通过观察与思考说出15-9=6,那14-9=5。多种方法呈现后,我不急于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两次比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比较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使学生在自愿选择方法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地选择“想加算减”的方法。促进了低层次思维学生的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