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多人长绳花样跳 |
授课时间 |
星期: |
|||||||
|
教 学 目 标 |
1、学生能知道多人长绳的多种跳跃动作及摇绳方法,并发挥自己的思维拓展能力,尝试。 2、通过各种练习,学生能掌握多绳同时启动的时机与进绳的时机,做到多绳摇绳速度一致,提高节奏感和空间感。发展学生连续跳跃的能力及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
||||||||
|
重点难点 |
重点:多绳摇速一致。 难点:摇绳的方法和进绳的时机。 |
||||||||
|
课的部分 |
内容设计 |
教师教学策略与要求 |
学生活动与组织形式 |
运动负荷 |
|||||
|
时间 |
次数 |
强度 |
|||||||
|
开 始 部 分 |
一、集合队伍 二、师生问好 三、教师宣布本课目标与要求 |
1、集合队伍能做到快、静、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2、安排见习。 3、学生无安全隐患物品。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
1、体委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 3、做好心理适应准备。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 (图1) |
2 8 2 5 8 8 5 |
|
弱 中强 强 |
|||
|
准 备 部 分 |
一、8字跳长绳 二、绳操 |
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和要求,并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2、教师严格监督,及时提醒学生练习中的错误现象。 3、教师带领学生做绳操,提示绳操的动作要点,时期活动开身体各关节。 |
X X X X X X X X X X ▲(图2) 2、学生认真练习,积极参与。 3、学生认真有效练习绳操,做到每拍有定格,动作有力。队形如(图1)。 |
||||||
|
基 本 部 |
一、游戏 剪刀石头布 游戏方法:四人一组,两人摇绳,两人在绳中跳跃,并猜拳,胜者接着跳,输者换人。 二、绳中绳 三、绳中绳步伐 四、组合套路 |
1、教师讲解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方法和要求并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及时提醒犯规动作。 2、教师提问:你们能在这种跳绳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创新吗?教师提示能否在绳中跳跃的人在增加一条绳? 3、组织学生练习,教师监督指导,给予帮助,并强调摇绳者的重要性,及摇绳的方法,提示摇绳节奏的一致性。 4、教师总结绳中绳的动作方法,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站成跳绳队形,进行原地一起听口令练习。 5、教师讲解并示范在长绳摇动过程中,冲进长绳进行跳跃的动作技术。并组织学生边思考采用什么策越,边尝试。 6、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并进行总结。强调:当长绳摇至最高处时,是进绳的最好时机。 7、组织学生再次练习与体验,教师监督并指导。 8、教师提问:加了一根绳的跳跃,你们还能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提示学生用脚做动作。 9、除了剪刀石头布的动作,你还能创造出其他的步伐或者花样吗?(如绳中绳加组合步伐、绳中绳加双蹦等)并结合我们以前所学过的,把它们结合起来,表演一下吧。 10、组织学生尝试练习,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组合成套路,并提示学生要跟着节奏进行跳跃,提高成功率。 11、请几组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并能从同伴的表演中,得到灵感,再创新。 |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方法,并站成游戏队形,进行练习。 2、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通过教师提示,敢于尝试。 3、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教师的讲解,知道绳中绳的方法。 4、学生按要求三人一组进行练习,三人轮流交替进行。 / ̄∩ ̄\ / ̄∩ ̄\ X X X X X X ▲ / ̄∩ ̄\ / ̄∩ ̄\ X X X X X X (图2) 5、学生练习认真,善于思考,能相互喊节拍,并知道两绳节奏一致的重要性。 6、学生认真听清动作技术并看示范,按要求小组散点练习。并在练习中积极思考,不断验证,共同探索进绳的最好方法。 7、勇于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通过教师总结,找到进步的空间。 8、学生按要求再次练习,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 9、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和同伴交流,相互讨论,创新出不同的组合动作。 10、学生小组散点练习,能积极思考,敢于尝试,不断创新。练习的动作标准,协调,能跟着节奏跳跃。 11、学生踊跃参与,敢于表现,两人能协调配合,套路、节奏一致。 |
||||||
|
结 束 部 分 |
一、踏步放松 二、抖动四肢放松 三、师生再见 |
1.给予口令组织学生放松。 2.教师总结本课,表扬与鼓励。 |
1、积极放松,防止损伤。 2、认真听讲,分享交流。 |
2 |
|
弱 |
|||
|
场地器材 |
一片篮球场 人手一绳 长绳若干 |
练习密度预计 |
35% |
||||||
|
平均心率预计 |
120次/分 |
||||||||
|
课后反思 |
|
||||||||
花样跳绳第六课时
发布时间:2013-12-29
点击:
来源:
作者:李明
|
|
附件: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