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园地>>论文反思>>文章内容
巧设实践活动 提高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13-10-25   点击:   来源:   作者:王小玲

巧设实践活动 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语文课程的内容开始注重加强与其它各学科,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体现出高度的综合性。语文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设置恰当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发展,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实践活动 巧设 发展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和目标

语文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趣味性;2、自主性;3、实践性;4、开放性;5、语言性;6、创造性。除此外,一次好的语文实践活动,还要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践意识、团结意识、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当然,这些并不一定会同时落实于一次活动内,但是,每次活动必须要有突出的一项或几项得到落实。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一般形式

常见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

(一)、表演式

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个性、才华,以表演的方式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能提高其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并且能实现智商与情商的同步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与积极的欲望,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如教学《负荆请罪》、《螳螂捕蝉》后,我让学生分组自编、自导、自演课文中的情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生动地再现了文中描写的动人场面。汇报表演时,气氛活跃,其中学生自己设计的台词、动作、神态,惟妙惟肖,不乏精彩之处,博得师生一致热烈的掌声。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竞赛式

这是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方式能够直接考察到学生对知识掌握、运用的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和合作精神。若能辅以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更加高涨。

竞赛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繁多,而且易于安排,比如:成语接龙、扩词比赛、猜灯谜、对对子、写影评、演讲、辩论等。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一些能力突出的学生担任主持人、评委、裁判、教练、拉拉队长等职,并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把自己当成活动的主角。在竞赛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作好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引导工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东西,受到锻炼。

(三)、编撰式

让学生通过编撰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协作创新的精神,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一般还可采用以下形式:制作贺卡、出黑板报、写广播稿、编撰小报等。

这种带有编撰和创作性质的活动形式,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一些学生个体来说,并非易事,但是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互助小组,由各小组间经过讨论、推荐,进行明确的分工,然后汇集众人之智慧来达到活动的要求。对于一些有能力,愿独立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可以尽量满足其要求,使其才能达到充分锻炼和发挥。

(四)、网上冲浪式

互联网上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网上信息传播迅速,方式灵活,它不仅可以传递文本信息,还可以传递由图形、动画、声音整合的多媒体信息,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在《麋鹿》的教学设计中,我组织学生利用google或百度等搜索引擎搜寻有关麋鹿的图片、文字介绍、视频等资料,进行交流,并让他们参与关于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网上讨论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处于个别化、交互式的学习状态,有效地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效率。

(五)、影视欣赏式

在一些写人写事的课文中,因为认识水平较低,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往往不能从课文中有限的文字描绘与刻画中全面、深刻地理解其中之三昧。影视媒体声、形、情、色、意兼备,其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变化上比其它教学媒体有着更强烈的效果。例如在教《船长》时,我安排学生们欣赏了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片段,借助影片中壮烈、悲惨的画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和震撼,进而感受像哈尔威船长这样的人物其精神的的崇高和伟大,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

在组织此类活动时,教师一定要重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引领学生学会欣赏与理解,帮助学生剖析人物的心理。在活动之后还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观后活动,启发学生作出理性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再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出心中的所想所感,使其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六)、课件制作式

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善于选择、重组、应用信息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尽最大的可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发展其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操作能力。

我曾设计过这样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制诗词《长征》的配音朗读。学生的反映很积极,动足了脑筋,设计出了很多的精彩之作。他们在进行朗读录音时,特别注意节奏、感情、重音等朗读技巧,还有很多学生都想到要采用配乐朗诵。有些学生自行组成了合作小组朗读诗文,使其抑扬顿挫、气势磅礴;更有一些学生除了采用配乐朗诵外,还在录音中加入一些风雪声、浪涛声、枪炮声作为背景……

另外,高年级的学生在熟悉了PowerPointFrontPage的操作技能后,教师也可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声情并茂的课件和网页。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又熟悉了计算机的各种性能,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提高。

当然,语文实践还可有其它的活动形式,只要老师是个有心人。

三、实施语文实践活动的几个注意点

(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怎样,决定于其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摆脱束缚,敢于尝试,主动实践,并提高现代科技手段的利用率。在评价时,教师语言要多表扬,多肯定,切勿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育家叶圣陶提倡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便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的理想境界。

(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运用语文的方法。

任何一种实践,都离不开必要的工具和操作方法。语文实践也不例外。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的学习在于变成许多方法的主人,深刻地说明了方法对学生是多么重要。

(三)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要重视、强调能力。

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是说,语文实践能力不应当按照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去设计、培养。对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它,不能把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能力对立起来。

(四)、语文素养的形成,最关键之处在于

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掌握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去参与、胜任种种实践活动。我们期望学生们学过的语文知识技能,能够对学生学习新教材、新知识发生积极的影响。已经学过的东西用不上,不会用,这怎么能谈得上语文实践能力呢?

总之,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主要是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培养。由于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所以,教师要能够因时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和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汪潮.《语文活动课程》.《小学语文教师》.20027—8

[3]《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资料选编》.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