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工作岗位,我就在我们班遇到了几乎全校闻名的“三巨头”,也就是所谓的智力障碍的孩子。开学头几天,由于彼此还不熟悉,他们三个都比较安分,让我觉得另类的孩子也不过如此。可是一个礼拜之后,或许是他们摸透了我的脾性,“天性”完全解放了出来:上课随意走动,常常席地而坐,泥水口水汗水交织,随意惊声尖叫,听不懂我的指令……这些本不属于二年级孩子的行为让我措手不及。我尝试和他们沟通,他们报之以迷茫的眼神;我尝试严厉指责,他们转身笑容灿烂;我尝试谆谆教导,他们抛之脑后。
当我一次次感到失望,准备置之不理时,周星居然在一次放学过后主动帮助值日的同学翻凳子,还边翻边看向我,见状,我连忙对他大加赞赏,虽然他依然面无表情,但我从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了获得认可后的快乐。随之,他还主动关窗、关灯,期间依然直直地看着我,我更是对他不吝赞美之词,在他平静的脸上,似乎有笑容在闪动。
在一次午睡课上,王浩按时开始“兴风作浪”。在多次批评无效的情况下,我把他拉到身边罚站。此时我正在批改作业,我随口说了句“把本子整理好!”虽然语气严厉,但他爽快地答应了。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他非常有耐心,把每本本子都码地整整齐齐,有时候我故意刁难他,把批完的本子随意乱放,他都不厌其烦地重新整理好,甚至连页脚都抚得平平整整!对我提出的各种要求,他都立马做到,完全没了平日里我苦口婆心之后的迷惘眼神。我想,也许在他心里,帮助老师是一件十分重要且能获得快乐的事吧。
虽然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任何改变的征兆,但是存在即是合理,身心的欠缺不是孩子自己所能决定的,不合常规的行为举止也不是孩子所愿意的,也许我们一万次的提醒也换不来他们一次小小的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孩子一万个不符合常规的行为中发现一个闪光点,并把它无限放大,使孩子找到擅长做、喜欢做的“正经事”,而不至于一辈子被贴着“另类”的标签。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