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工会网>>教工之家>>劳模榜样>>文章内容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3-01-1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王晓晶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五(2)王晓晶

常言道:一部好的电影能够影响一代人。电影《杨善洲》的开播,成功再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杨善洲用自己的行为对公仆两个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同许多领导干部一样,杨善洲在任时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作报告、讲话、下指示。但他留给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主席台上的身影,不是报纸电视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边经常带的那把小锄头,高高挽起的裤腿,草帽下黝黑的脸庞,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对照极少数惯于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官员,他的形象是那样的高大亲切。

从杨善洲身上,我们领会了余热的深刻含义。作为地委书记,卸任退休后完全可以好好休养享受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最后几十年交给大亮山,交给青山绿水。与个别利用余威为自己谋利的人相比,他更如无言的青松,让人敬仰。

杨善洲精神告诫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位地委书记,退休之后为何放弃在城市安享晚年的优厚待遇,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去种树?艰辛付出20余年,在荒山重披绿装之后,他为何选择将价值3亿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政府?一个党龄接近50年的老党员,如何理解党员的信仰和使命、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电影《杨善洲》生动地作了回答:杨善洲同志怀揣为民之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讲求奉献精神,把一生的热血献给祖国和人民;牢记党的宗旨,用行动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他经常这样说:党员就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杨善洲同志是农民出身的干部,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根在何处。保持农民本色,并不是要固守农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是用淳朴的感情对待群众,对待脚下这片土地,以艰苦奋斗为乐,远离奢华侈糜。不因权重位高而迷失自我,永远植根于老百姓当中,把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的传统道德操守完美结合在一起,一辈子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让老百姓生活提高,让农村改变落后面貌。

无我精神在杨善洲身上得到成功体现。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10万元的奖金可以购买一辆私家轿车;变卖自己二十多年一手苦干造出的林场也无可厚非,资金可购买别墅,改善自己生活条件,或是给子孙留下过亿家产……

杨善洲种下的是树,生长的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快乐着百姓的快乐和幸福着百姓的幸福的高尚情操……

在物欲横流的二十一世纪,到处充斥着追求房子、车子、票子的人生价值取向,我们不得不感叹杨善洲一贯的精神世界,低标准、为他人多付出就是幸福。对照当今社会热点话题:富二代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等,作为“80的我陷入一种深深的思考,或许要到大亮山去呼吸另一种格外清新的空气,远离繁华尘世的喧嚣,享受到的是一份纯净,要在那里找到了脱去浮躁的外衣、返璞归真的真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路5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