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工会网>>工会活动>>退协活动>>文章内容
武进区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创新成果申报表
发布时间:2010-01-0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佚名

武进区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创新成果申报表

单位

名称

武进区庙桥小学

基层工会

主席姓名

李建新

电话

86****37

创新 成果 名称

和谐发展 构建以校为本的德育机制

创新 起始 时间

2005.92007.10

2007.11

首创和革新的立意及亮点

背景: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其中外来儿童已占60%,成为我校重要生源之一。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现。流动儿童由于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等原因,他们在融入当地学习生活中碰到了很多困惑,对比自己与当地孩子的差别,极易在内心产声不平等感、被歧视感和对立感。我们希望通过实施关爱教育,让这些孩子消除心理障碍,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愉快的学习、生活,健康、幸福地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和谐发展,构建以校为本的德育机制”。

构建以校为本的德育机制,我们树立了“三体”观念,即整体、载体和主体。所谓“整体”理念,就是校本德育机制的运行,是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整体框架中实现的,学校内部的教育机制,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各育协调发展的整体。只有在整体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核心价值。德育的管理、指导、评价、研究也构成了整体,惟有形成运行链,润滑关节点,才能确保高质量运行。“载体”是现代德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显现为系统中的项目,实施中的途径。有效的德育载体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校德育具有抓点、串线、编网的特殊功能。值得指出的是,德育载体与德育本体有着质的区别,载体是为目的服务的。德育课程、校园文化、学生组织、实践活动等都属于载体,都是为提高育人效益这个德育本体服务的。所谓“主体”理念,就是校本德育机制的构建,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创造时空。同时要激励和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会选择,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德育机制构建的主人。

已形成的制度或规范

一、抓住教育根本,感悟幸福内涵。

1、树立德育为首,注重养成教育。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德育实效,认真贯彻《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依据本校外来学生较多,行为习惯较差的实际,我们狠抓了学生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的培养,制订了《庙桥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双六条》。学校在养成教育中,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一项长期的持久的育人工作来抓。皮亚杰认为:要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和实在论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针对外来儿童与本地学生之间思想和道德行为的差异,我们从养成教育切入,从日常言行日常生活着手开展 “三心、四倡导”主题活动。“三心”,即“爱心、责任心、上进心”;“四倡导”,即“倡导崇尚科学、倡导诚实守信、倡导团队协作,倡导平等互助”。以“三心、四倡导”为主题的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逐渐学会了比较,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会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另外,学校紧紧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如升旗仪式、日常行为规范、常规劳动、主题班队会等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日常学习、生活、与良好的校风、校纪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融入学校生活的分分秒秒,并通过文明班级、每周之星的评比,切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2、开展特色活动,体验社会和谐。

“同在蓝天下,共享一家情”是我校坚持开展的德育特色活动,我校新市民子女占50%以上,本着“一视同仁,倍施关怀”的原则,组织外来学生放飞心情,参观第二故乡,体验社会平等,促进和谐共进,这一活动在学生、家长、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还充分利用“两免一补”基金,对新市民子女进行一年一度的慰问。另外,我校还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界人氏的爱心,共有二十多家单位的领导、企业家资助学生七十多名,共计捐助六万五千元多元。这项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常州电视台“温暖常州”栏目组专门报道了我校卢海威同学受资助的情况。为了促进外来学生与本地学生的感情沟通,教师带领本地学生去外来儿童家中家访,主动亲近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以减轻积压与心里的被歧视与卑微感,同时也让当地学生体会到外来儿童生活不易,学习条件简陋。当地学生还邀请外来儿童来自己家做客,让外来儿童熟悉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同学的学习习惯等,体验当地人的热情好客,消除不合群、不自信心理。在这样的双边走访活动中,孩子们的同伴群体情感在交往中形成了。学校“三好生、优秀学生”评比中,外来工子女比例达到50%以上,形成了本地学生和外来儿童平分秋色的喜人局面。

3、密切家校联系,拓宽育人途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整体育人目标。由于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流动儿童父母、长辈的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更有部分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因此外来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我们让学校走近家长,家长走进学校,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更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家长经验交流会、对家长们进行 “赏识教育”培训,设立家长热线,建立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促进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人才观。教师还通过家访等形式,拉近了家校距离。结果表明,家长对学校整体工作满意率较高。

二、落实主体地位,提升幸福能力。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及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加强学生大队会的组织功能,拓展学生自主选择空间,丰富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等诸多方面,对构建以校为本的德育机制进行了探索。目前,每周一升旗仪式的组织和主持,校园广播电台的运行,校园节日活动的策划、实施,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情况的反馈沟通,学校重大体育赛事和日常体育锻炼的组织评比,学生社、队的创建和管理,学生用餐的秩序和餐厅的保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检查、总结、点评等等,可以说整个校园都是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任何重大工作都有学生参与,担当主角。我们还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来落实主体地位。学校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设了篮球、编织、麦秆画、形体、书法等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特别是篮球,编织,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它的实施不仅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而且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学生的要求,尽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长的未来人才。通过阶段实验,我们将从已有校本课程中精选几门,做大做强,形成具有庙小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将继续挖掘资源,开设更多符合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建立、充实庙小校本课程资源库,使“校本课程自选菜单”愈加丰富,供学生自主选择。

三、拓展活动空间,体验成长的幸福。

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优质的学校必定会给每个学生提供培养个性、发展特长的空间,我校不断通过组织各种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能,以极大的热情去感受成功的幸福。一是大力开展“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的读书活动。我校的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文化差异大,家庭教育状况很不理想,我们认为让孩子们读更多的书,与经典对话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我们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建设三级书香网络,开展亲子阅读、书香班级、读书小博士评比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我们每年开展“葵花朵朵”、“小荷飘香”的艺术体育活动;三是从今年起,我们坚决落实省课程计划调整的精神,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开展了全校师生的“大课间”活动。四是开展如“民族精神代代传”、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综合实践活动。以上各类活动,为不同智能的学生搭建了各展所长的舞台,从而激发了他们无限追求的热情,学校的传统强项女子篮球屡创佳绩,科技创新活动成绩斐然,“宾馆水电使用情况调查”在“江苏省16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螺蛳治污实验研究”在“江苏省17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学校”。

实践效果及影响

我们集思广益,勤耕不辍,在营造和谐、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宽松、活跃、向上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示自我,让天真的孩子因快乐而茁壮成长。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路5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