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低年级教研活动后记
发布时间:2009-10-28   点击:   来源:   作者:

低年级教研活动后记

1019,曹丹老师找到我说要听我上课。本来教研组活动找不到谁来承担,有老师提出,我们不能推辞。与其一人听,还不如大家一起讨论来得有成效。一堂研讨活动课就这样诞生了。

1022可以说是多媒体教室最热闹的一天了。第三节课开始了,不光本年级组的老师来了,中年级的老师也来为我们指导,出谋划策。由我执教的《口诀求商》一课,学生在“自我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巩固运用、深化认知”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更是逐步养成数学应用意识,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在我们坐下来讨论时,我们不光讨论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优缺点,更是谈到了公开课与平常课的现状。公开课是教育的时代表情,它反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公开课是校园的经典创作,它昭示着教师群体的最高智慧。常态课是教师生涯的柴米油盐,是教师群体的惯性运动,是教师个体的私密空间。

最后,我们一致认同余文森教授在《什么是公开课》一文中谈到的,“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要在‘课’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公开’上做文章。在‘课’上做文章意味着要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真实水平,把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体现公开课的教学价值。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例研究上,公开课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要积极发挥公开课的研究价值,通过公开课推动教师基于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公开课的研究价值。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开课,授课教师要把公开课看成学习、研究的过程,看成是自我锻炼、自我实现和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体现公开课的发展价值。”

公开课是一种理想。我们不能失去理想,又无法始终活在理想中。我想,公开课要有常态课的底气,常态课要有公开课的才气。只有积蓄了常态课的良好底蕴,才能厚积薄发,上好独创的公开课。正是有了公开课推陈出新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才能使常态课上朴实无华的天公重抖擞。常态课是绿叶,公开课是红花;不要学木棉树,要么花全花,要么叶全叶;要学一品红,寻常认为的其实是叶,而那叶却比花还红艳!这样的花期才能更长啊!!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